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地震地质研究现状的一些知识点,和地震地质相关知识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大纲:
- 〖壹〗、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概况
- 〖贰〗、世界地质灾害防治科技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叁〗、地质调查研究现状
- 〖肆〗、地质灾害易发区国内外研究现状
- 〖伍〗、主要构造体系的现今活动与地震地质环境
- 〖陆〗、地质灾害防治效益分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概况
〖壹〗、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这个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科研机构,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951年5月,那时它是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雏形。随着历史的变迁,它在1970年4月成为了国家地震局的一部分,正式开始了与地震研究的紧密联系。
〖贰〗、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是一个包括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大地测量学的综合性、多学科的地球科学研究机构,是国内唯一以研究新构造运动和现今地球动力作用为主的国家级研究所1。
〖叁〗、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成立于1950年,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是以研究新构造运动和地球动力作用为主的社会公益性国家级科研机构,工作人员可享受公费医疗待遇。

世界地质灾害防治科技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壹〗、广泛应用土工织物、预应力复杂支挡结构、地下水排水技术。美国、西欧、日本和我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地质灾害治理方面投入大,成就显著。如日本地附山滑坡治理工程,耗资达150亿日元(约15亿人民币),可算得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博物馆。
〖贰〗、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科学的高速发展,以处理和分析地理空间数据为主要特点,具有属性数据库与图形库动态连接功能的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得到了空前发展,其与定量化的地质灾害空间预测模型方法的结合也成为地质灾害研究的新领域。
〖叁〗、从国内外地质灾害研究和工作部署来看,总体呈现以下趋势:①建立地质灾害数据库及灾害风险填图;②地质灾害实时监控与定量评价及其灾害预警系统研究;③注重群发或诱发的灾害系统研究;④建立地质灾害快速反映部队;⑤工作部署重点包括快速发展地区、城市走廊带、工程和交通走廊的地质灾害主题填图及其监测研究计划。
〖肆〗、美国是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包括洪水、风暴潮、海啸、地震等多种灾害。为了减轻这些灾害带来的损失,美国开发了多种减灾技术,并通过联邦、州和地方的公共政策实施。保险机构和团体的资助帮助灾区的生产和生活得到恢复。以美国为例,可以了解地质灾害效益分析的研究现状。
〖伍〗、然而,在地质灾害领域,20世纪80年代以前,地质灾害研究主要局限于对灾害分布规律、形成机理、趋势预测等方面的研究,基本依附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有关的研究工作。20世纪80年代以后,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才开始起步,而防治效益评估正是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一部分。
〖陆〗、进入80年代,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开始了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及预测问题研究,如意大利、瑞士、美国、法国、澳大利亚、西班牙、新西兰、印度等。从90年代起,为了推进广泛的世界协调与合作,联合国在1987年通过决议,确定在20世纪最后十年开展“世界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活动。

地质调查研究现状
∶100万区域地质调查完成于1965~1969年,涉及测区的路线仅数条,对测区的地层、岩浆活动及构造格架进行了初步总结,限于工作精度,各类地质体控制程度较低。
自1985年以来,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比重加大、速度加快,重点完成了一些成矿区带、重大地质实害区和重要经济开发区1:5万区域调查153×104km2,占国土面积的16%。经过近40年完成的1:20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由于地质理论研究滞后和技术手段落后,许多还不能用于国家经济建设中去。
全国1: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重点成矿区带覆盖率仅为33%,制约了找矿工作的突破;油气新区、新领域、新层系缺乏系统调查;固体矿产勘查缺乏新靶区,可供勘查的后备基地严重不足,后续勘查处于“等米下锅”状态;大批呆滞资源难以利用,综合利用技术亟待突破。
江苏省从20世纪70年代起,先后围绕南京、南通、常州、苏州、无锡等10个中心城市,开展1∶5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综合勘查工作,分析研究了各中心城市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的起因、现状、发生发展特征与规律。 2)矿山地质灾害调查。
我国油田水文地质的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起步阶段 旧中国的石油工业极其落后,绝大部分沉积盆地没有进行过石油地质调查,油气产量极低,只有玉门、延长等几个小油田。从事石油地质的技术人员甚微,石油水文地质调查与研究更是一个空白点。
区内已开展的基础地质调查研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地勘系统对南部边缘山麓区的调查研究,主要是开展了1:20万和1:25万区域地质调查,系统查明了区域地质矿产特征。

地质灾害易发区国内外研究现状
张梁等(2002)将地质灾害易发区表述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认为地质灾害危险性(易发程度)评估就是研究不同地层单元组合、区域地质构造单元特征、地形地貌条件下的区域地质灾害规律,以及气象、人类活动方式条件下的区域地质灾害诱发规律和时间活动规律。
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以区域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以地质灾害的区域危险性空间分布规律和承灾体的易损性评估为主要研究内容,是建立地质灾害区域空间预警系统工程的必要环节,主要为制定合理的防灾减灾决策和区域土地规划政策及为减灾防灾管理服务。
美国是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包括洪水、风暴潮、海啸、地震等多种灾害。为了减轻这些灾害带来的损失,美国开发了多种减灾技术,并通过联邦、州和地方的公共政策实施。保险机构和团体的资助帮助灾区的生产和生活得到恢复。以美国为例,可以了解地质灾害效益分析的研究现状。
膨胀土、滑坡、强风、台风、龙卷风等。为减轻这些灾害的损失,开发了很多减灾技术,并通过联邦、州和地方的公共政策付诸实施。保险机构和其他团体的资助,使灾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得以维持和恢复。现以美国为例说明地质灾害效益分析研究现状。

主要构造体系的现今活动与地震地质环境
〖壹〗、北京地区新华夏系发育良好,延伸很长,切割各种其他构造体系,它们之间的现今活动性与地震地质环境,决定了大地震发生的危险性。就主要特征叙述如下。
〖贰〗、地震的发生是受着地质构造这个条件控制的。因此,地震的分布,多发生在那些活动构造体系内的活动构造带上,而且主要分布在存在着活动断层的地方。也就是说,地震的发生主要与活动断层有关。
〖叁〗、自1962年《地质力学概论》内部印刷发行开始,亦即1962年广东新丰江水库诱发地震,李四光开始地震地质研究,开始实测地应力研究,为起始点,至1998年按照李四光遗嘱编写出版《岩石力学与构造应力场分析》为止,主要为构造体系研究阶段(见《地质力学概论》、《李四光年谱》、《天文地质古生物资料摘要(初稿)》部分文字摘录)。
〖肆〗、山字型构造体系(Ⅳ1)『1』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体系 简称祁吕系,位于西北的北纬34°~42°之间,前弧跨越东经95°~120°,脊柱位于东经106°贺兰山一带。主要是在侏罗纪发展起来,大约在白垩纪达到成熟阶段,新生代及现今地震仍然活动,表明其活动性长期延续至今。
〖伍〗、第一步进行中近期地震地质分析研究,对大震在活动构造带内的迁移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第二步进行地震地质的构造背景的地质勘探、深部构造的钻探,以及构造现今活动规律研究,在查明发震构造体系与控震构造基础上,确定大震危险地点位置。
〖陆〗、陆壳岩石圈的结构演化,主要由陆壳的主要构造运动和构造体系所造成,它们的形成演化与分布规律,受地壳运动方式、不同构造体系、方向所制约。因此就陆壳结构的形成演化来探讨其所经历的主要地壳运动性质、时期及其变化规律,是地球科学的逆序特点。 地壳运动常被分为造山运动、振荡运动等,名目繁多,其波及范围大小不一。

地质灾害防治效益分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壹〗、美国是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包括洪水、风暴潮、海啸、地震等多种灾害。为了减轻这些灾害带来的损失,美国开发了多种减灾技术,并通过联邦、州和地方的公共政策实施。保险机构和团体的资助帮助灾区的生产和生活得到恢复。以美国为例,可以了解地质灾害效益分析的研究现状。
〖贰〗、膨胀土、滑坡、强风、台风、龙卷风等。为减轻这些灾害的损失,开发了很多减灾技术,并通过联邦、州和地方的公共政策付诸实施。保险机构和其他团体的资助,使灾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得以维持和恢复。现以美国为例说明地质灾害效益分析研究现状。
〖叁〗、地质灾害防治是重要的减灾措施,一般来说,下面几点措施是非常重要的:①当务之急是提高全民减灾意识,加强科学普及和提高全民减灾意识;②要有投资、有工程措施,没有投资是减不了灾、得不到效益的;③建立减灾工程是“地质工程”的观念。它不是一般的土木工程,脱离了地质的基础减灾工程有可能导致严重的致灾后果。
感谢大家聆听我对于地震地质研究现状的经验分享介绍到此就结束了,希望我的知识可以帮到您。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